有人說,付出是決定婚姻幸福與否的關鍵,其實不然,過分強調付出只會給對方施壓、只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喘不上氣。經營好一段婚姻關係不僅僅是一種修養、更是一種智慧。
過往人的相處之道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,優質的幸福婚姻關係來自以下三個方面的互動:
珍惜緣分,懂得珍惜彼此
何為彼此珍惜又如何落實?在我看來便是陪伴。
陪伴是促進兩人關係的基礎。正是因為在陪伴的過程中夫妻才能更好地瞭解對方的近況,觀察對方的情緒變化,及時給予相應的情緒價值。
正是因為我們在伴侶身上投入的時間,才讓伴侶間的關係讓我們和他人的關係不同。
日本家庭主婦英子在《明日也是小春日和》中講述了她與丈夫結婚65年的生活:65年裡英子與這對夫妻每天種菜、施肥、做飯,在這些過程中瞭解丈夫在工作中的趣事與煩惱,樂此不疲。
婚姻生活貴在經營有當,貴在彼此之間懂得珍惜緣分,這一生有一個能疼我們愛護我們,我想也是彼此之間互相交換真心的結果吧。
瞭解彼此不容易,懂得扶持
互相的扶持,其實是在為感情“存款”,使得夫妻情感有“盈餘”,可以使兩人之間更加親密。
同時,在看待夫妻關係時,請現實些幸福的夫妻抱持著現實的期望,他們知道這段關係不僅僅關乎陽光燦爛與色彩斑斕。
經歷過兩人相互欣賞、視對方勝於自己的初期,兩人知道相互間的關係也會有波折。認識到這些,無論何時兩人都會相互扶持。
與此同時,我們還應該意識到彼此之間的不容易,接受對方比期望改變對方要容易得多,而且這也會使你們之間的爭吵大幅減少。
與其總是抱怨對方不做家務,不如自己去做。這也許雖然無法解決問題,但讓對方看到你的付出,對方也就會理解你並幫你分擔。
很認可一句話,認知是人與人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。
好的感情,相處不累,才能久處不厭。而兩個認知不同的人,看待事情的觀點不同,註定無法溝通,也無法彼此理解。你的苦悶,他無法理解;他的彷徨,你無法感同身受。
認知的差距,會築起兩人之間的高牆,再好的感情,也會因此消磨殆盡。只有認知層次在同一個水準的人,才能瞭解彼此的不容易,才能相互扶持,走得更遠。
懂得彼此不同,尊重差異
婚姻,不是因為優秀而遇見了對方,而是因為遇見了對方,才變成了更好的自己。好的婚姻一定是相互成就的。好的婚姻能讓我們懂得彼此的不同並努力縮短差距,同時又保持著尊重與欣賞。
你有你的銅枝鐵幹,我有的紅碩花朵。
愛情的雙方是有差異的。不是依附,不是碾壓,更不是單向的崇拜,好的愛情促使雙方相互成長。
如果只有一方在進步,另一方一直原地踏步,那麼,終有一日雙方不再能進行深度交流,對方也不再是自己的“知己”了。
愛情最好的模樣是一起進步,共同承擔未知的風險,就像舒婷在《致木棉》裡寫道的那樣:我如果愛你,決不像攀緣的淩霄花借你的靚枝炫耀自己.......
戚薇曾說:“好的愛情不是遇見的,而是養成的。”光靠婚姻這張紙來聯絡兩人的感情似乎有些薄如蟬翼,但在相知相守之後懂得了彼此的不同與差異,並能接納的攜手面對、完善,這樣的婚姻才是成功、幸福的。
喜歡的博主曾寫過這樣一句話:我的原生家庭給了我三樣東西:擇業自由、婚姻自由、生育自由。於是我擁有了一個健康的再生家庭,並且即將開啟一段有趣有盼的人生。
婚姻本就是一場修行,是在這段關係裡更完整地看到自己、經營彼此。付出本不是計較彼此給出了多少;
而且一種無償的奉獻與愛情果實的收穫。它,同時也像是一種魔法,讓兩個獨立又成熟的人變得想要珍惜彼此、相互扶持、耐心且尊重的陪伴對方。
文章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