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學並不都是枯燥和乏味的數字,經濟學家也並不都是傳統和嚴肅的老學究。他們不只是研究經濟原理和社會發展,偶爾他們也會研究一些看起來很有趣的事情,比如相親......
所以,我們來探討一下,相親到底好不好呢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,有的人覺得都已經21世紀了,竟然還去相親實在是太老土了;有的人覺得相親其實是可以接受的,能夠更快速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,那今天我們就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聊聊相親那點事。
一、相親的經濟成本低
經濟學中的成本稱為經濟成本,經濟成本=顯性成本+隱性成本,我們用通俗的話講,你去追尋另一半的時候,花費的那些資金和時間都屬於顯性成本;而在尋找另一半的過程中受到的挫折、流過的眼淚,以及因為追求對方而耽誤和朋友的聚會、公司的團建、和其他人的約會等等,這些屬於隱性成本。
相對於自由戀愛來說,相親的經濟成本會更低一些。如果是自由戀愛,你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摸索對方的想法和意圖,你需要在各種節假日為對方創造驚喜,而且很多的開支都是無法預估的;但是如果相親的話,你可以提前知道見面的地點、大概的花費,以及相親以後要做的事情,這樣你就可以合理的規劃你的資金和時間,這無疑大大降低了戀愛的成本。
曾經看過一個真實的案例,一個男孩子為了追喜歡的一個女神,緊衣縮食的為女孩子的各種喜好買單,陪她看電影,帶她去旅遊,一年多的時間就花費了不少錢,最後換來卻是女神的一句:我們不合適。他們甚至都沒有確立戀愛關係,搞的男孩子徹底對愛情喪失了信心,非要去五臺山當和尚,後來好像也沒有去成,聽說是學歷不夠。
如果他們是相親呢,見面一起吃個飯、看個電影,然後各自回家,思考一下對方是否合適,總共也就花個千兒八百的資金,成本非常低。如果合適就繼續聯繫交往,如果不合適就不再聯繫,再尋找下一個相親對象,這種成本就低很多了。而且彼此並沒有太深的感情,即使不合適,彼此也不會太過傷心,浪費自己的隱形成本。
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,不論是顯性成本還是隱形成本,相親的經濟成本都遠遠低於其他戀愛方式。當然如果你們是從小“指腹為婚”那就另當別論了,畢竟這種事情一般都是發生在電視劇裡的。
二、相親的不可控風險低
講一個真實案例,一個富二代通過社交軟體認識了一個女孩子,這個女孩子特別的文靜和漂亮,而且特別懂事,從來不花男孩子的錢,也不讓男孩子給自己買東西,當然也不讓男孩子進一步接觸她,只允許牽牽手、看看電影。男孩子感覺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真愛嘛?
後來有一次男孩子約女孩子去香港玩,男孩子覺得一直沒有給女孩子買過禮物,這次來香港一定要好好的補償一下,然後就帶著女孩子瘋狂的購物,一天的時間就花了30多萬給她買各種名牌禮物。雖然也有點心疼,但想著以後就是自己的老婆了,花點錢也是值得的。
晚上要休息的時候,女孩子說要出去見幾個姐妹,本來他們也是開了兩個房間的,他也就沒有在意。結果第二天去敲門喊她吃早餐的時候,才發現女孩子徹夜未歸。這讓他很吃驚,他便讓香港的朋友幫忙查一下附近酒吧的一些情況,結果讓他大吃一驚。
原來女孩子根本沒有去見朋友,而是去做了“週邊”工作,當天晚上沒有回去也是在忙著“工作”的。聽到這個消息,男孩瞬間就像吃了蟑螂一樣噁心,自己心中準備要結婚的女神,竟然是一個綠茶,他直接拉黑對方,然後一個人傷心的離開了。
這只是一個奇葩的個案,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他戀愛方式當中的不可控風險相對較大,而相親遇到這種事情的幾率就會低很多。因為中間人或者媒人在安排男女雙方見面之前,就會對雙方的情況進行一個大概的瞭解,如果其中有人出現很大問題的話,媒人是不會介紹給別人的,畢竟這也代表著媒人的顏面和信譽。
三、格雷欣法則
400多年前,英國經濟學家格雷欣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,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,實際價值較高的貨幣,即良幣,必然退出流通,它們被收藏、熔化或被輸出國外;實際價值較低的貨幣,即劣幣,則充斥市場。人們稱之為格雷欣法則,亦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規律。
有過相親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,想要通過相親仲介找到心中理想的高富帥或白富美,基本是不可能的;與此同時,我們也很少見到條件特別差的相親對象,出現在你的面前,這些現象都可以用“格雷欣法則”來解釋。
那些條件特別好的高富帥和白富美,擇偶要求也高,來參加過幾次相親以後,發現裡面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個人,於是便不會再來;而那些條件特別差的來過幾次以後,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看不上他的,讓他備受打擊。所以他也會放棄了通過相親仲介來找另一半的打算,慢慢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就呈現出來。
經過不斷的流動和篩選以後,留在相親市場的這群人,既不是很出眾的,也不會是很差的,基本上彼此的綜合實力都是差不多的,單身單女的整體品質趨於均衡,這種現象反而促進了相親的成功率,讓市場達到平衡。
四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(門當戶對)
我們先來看一則很久之前的新聞:
2015年7月10日有場豪門婚禮:羅斯柴爾德(Rothschild)家族繼承人詹姆斯•羅斯柴爾德(James Rothschild),迎娶了美國希爾頓(Hilton)家族二小姐妮基•希爾頓(Nicky Hilton)。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全世界最負盛名的金融家族,家族資產難以估量,而希爾頓家族也是全球知名的連鎖酒店大亨,家族資產驚人,這一次的婚禮也稱得上是世紀婚禮。
相信很多網友應該都知道,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希爾頓家族的江湖地位,這個婚姻的結合,更像是兩個商業巨頭的強強聯手。很多網友們紛紛哭著對自己說,童話裡都是騙人的,有錢公主配的都是更有錢的王子。對此,我深表認同,那些灰姑娘和王子的事情,大多都存在童話故事裡,真實的社會依然還是講究門當戶對的。
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,這一原則對於婚姻家庭來說依然適用。婚姻問題不僅屬於社會學範疇,也屬於經濟學範疇,我們看下面兩個案例:
案例一:女方家長:“男方家裡出多少彩禮,我們家就陪送多少嫁妝,結婚是人生大事,不能虧待了女兒。”
解析:這在經濟學中被稱為“成本收益分析”。對於雙方家庭來說,門當戶對有利於做到收支平衡。比如,兩個富裕家庭聯姻,雙方的付出與回報很容易做到彼此相當,而富人與窮人聯姻便達不到這種效果;再如,相對貧窮的一方往往不敢高攀相差太多的富貴家庭,以免日後兒女遭到對方人家的歧視。此時,門當戶對就更加為人們所重視,只有婚姻雙方的成本與收益平衡,彼此之間達到一種均衡狀態,婚姻與感情才會穩定下來。
案例二:二舅家的孩子結婚了,男方是在一家金融公司做部門經理的,收入不錯;女方是銀行上班的,工作比較穩定,他們倆是大學同學,平時都喜歡打網球。
解析:這個案例反映的是經濟學上的“資源合理配置可提高效率”。其實,男女雙方的結合本身就是資源配置的一次組合。雙方的資源組合,要有助於提高效率,達到1+1>2的效果。同時,門當戶對不只局限於外在物質條件,內在的興趣、愛好等方面同樣也要相稱,即人們常說的“般配”(資源合理配置)。否則雙方會因為學歷、興趣、職業等差別造成矛盾或危機,從而影響婚後財富的快速提升與家庭的長久和睦(即有損效率)。
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:“存在即合理”。而貫穿中華民族長達兩千多年的“門當戶對”觀念,自然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。不論社會是否對其有不同的聲音,至少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,“門當戶對”還是頗有道理的。
通過以上這些經濟學分析,我們可以發現相親也是一門很深的經濟學課題,它不只是簡單的吃個飯、聊個天,它其實是資本雙方的不斷博弈和權衡。雙方通過不斷的接觸和溝通,以最低的成本瞭解彼此的需求和目的,同時也對未來的投資前景進行預判,從而做出最終決策。
同樣如果你想通過相親這種方式,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,那也可以用經濟學的思路為自己做好規劃和定位,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,對自身的各項資料指標做出調整,儘量讓自己的各項指標達到最優狀態,從而吸引更優秀的那個她(他)。
最後我想說:在這個浮躁的時代,我們依然應該記得愛情本來的樣子。
文章留言